學院為學生創新創業開辟“操練場” 讓夢想變為現實
近年來,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逐年增多,學生規模逐年增大,目前已有化工、機電、電力、礦業、建筑、管理、教育、護理等40個專業,全日制在校生5000多人。在就業難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以創業帶動就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學院一直高度重視和深入思考的問題。
2015年底,烏海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精神,合理調配辦公教學用房,在辦公樓騰出一層房間,投入55萬元,決定建設500多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學生創新創業開辟“操練場”。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于2016年4月正式揭牌運營,同時與烏海市創客空間簽訂了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合作協議,制定了《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項目申報書》,制定了安全管理細則、日常管理規定、物業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對申請創業的項目進行嚴格審核,批準入駐基地的學生項目可享受國家、自治區以及烏海市各類優惠扶持政策,2年內“零房租”,免費接入百兆光纖網絡,工商、稅務、金融、電信等相關部門提供“一站式”服務。
據學院招生就業指導處處長劉海明介紹,在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籌建時,學院就面向全體在校生公開征集創業項目,激發他們的創業意識與興趣,目前已有旅游文化服務、裝飾設計服務、互聯網+財稅服務、人力資源管理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5個創業項目經過審批入駐基地孵化,近期還有幾個項目正在審核,這些項目有的是由學生自己創立,有的是學生與校外企業合作創立。另外,興業證券、人保財險、電信公司等企業也分別在基地成立了學生代理工作室。 在創業孵化基地,每天7點多就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這就是學院建筑工程系2016屆畢業生張波,他來自內蒙古土默特左旗的一個普通家庭。今年上半年,即將畢業的他得知學院成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后,即刻萌生了創立裝飾設計工作室的想法,他與同學楊曉光、王寧組成創業團隊,同時還邀請低年級學生加入了團隊。學院招生就業指導處對此項目進行論證審核后,認為可操作性強,符合實際。目前,張波的創業團隊已有近10人,除了與烏海市幾家具有一定資質的裝飾公司合作外,他們積極走入社會跑業務,團隊成員有的量場地,有的做設計,分工明確,基本每月都能攬到裝飾設計的項目。“學院給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創業平臺,扶我們上馬,我們幾個人湊了1.5萬元就實現了創業夢想,雖然我們在上學期間都在社會上兼職,但真正自己開始創業,還是遇到很多沒有想到的困難。我們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爭取早日做出成績,回報學院。”張波說,“當前,我們還正在積極拓展其他的業務,例如結合烏海市發展旅游業現狀,想成立一個自行車租賃俱樂部。”
在做好學生創業項目進基地孵化的同時,烏海職業技術學院還做好了創業項目的跟蹤考核工作,隨時監控各項目的運行情況,同時為創業學生提供了創業指導、創業培訓、技能培訓、專家指導等服務,解決各時期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例如為創業學生代辦工商、稅務、銀行、勞動、科技等相關手續;組織創業學生申請創業資金;為學生創業提供法律咨詢,對合同等商務文件給予法律指導。等等。
到目前,各創業項目入駐孵化基地已有半年,一腔創業熱情的學生在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這個“操練場”上把夢想變成了現實,進行了大膽的實踐,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有過挫折、有過艱辛、也有過失敗,但更多的是收獲了喜悅,他們在這個“操練場”上積累了創業知識,激發了創業意識,養成了創業精神,也培養了創業能力,很好的將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了實踐。
據悉,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將不斷完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這個“操練場”,進行規范化管理、全程化指導,爭取讓更多的在校學生參與進來,激勵學生積極創業,促進學生高質量創業,支持創業項目走向社會,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文稿/編審 陳宇)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