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當中見偉奇 ——辦公樓后勤物業保潔小組側記
清晨6點半,家住海勃灣區華山樓附近的秦玉霞騎著電動車又早早的來到烏海職業技術學院辦公樓,即將開始她一天的保潔工作。前后腳到校的還有龔金娥、孔杭青、劉秀梅三人。辦公樓西門值班室的蘇慧琴已經開始了的保潔工作,劉永林已從校園夜間執勤崗來到辦公樓投入到保潔工作中,李春躍早早已在北門值班室等著他們。他們七人是負責學院辦公樓(第二教學樓)的物業保潔小組。為了在8點20上課之前完成基礎性保潔工作,為師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舒心的環境,她們講奉獻、肯吃苦,踏踏實實做著本職工作。
這個保潔小組中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衛生責任區,辦公樓的東南翼、西南翼、東北翼、中間環狀區、大廳、報告廳、會議室、貴賓廳、教師活動室、書畫室、校史館、學生活動中心等等,清掃地面、拖樓道、擦樓梯扶手、清潔辦公室、打掃衛生間等工作是他們每天上午的重點工作,下午將維護責任區衛生、清理樓道垃圾桶等。他們當中年紀小的45歲,年長的已63歲,一天的保潔工作下來,在建筑面積近20000平方米的六層樓上下無數次,常常是累的腰酸背痛。
“烏海市正在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我們學院也在爭創全區文明校園。校園環境衛生是校容校貌的重要體現,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良好的校園環境衛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必要條件。學院辦公樓的后勤物業保潔人員很辛苦,任勞任怨,工作踏實,為廣大師生創造了干凈衛生的辦公、教學環境,難能可貴的是一年四季能夠始終保持工作熱情。學院應該大力宣傳他們,宣傳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閃光,為廣大教師樹立愛崗敬業、踏實奉獻的榜樣。”烏海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劉洪運在談到后勤物業保潔人員時指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些后勤物業保潔人員每天要簽到簽退四次,每周日下午要對責任區進行一次大保潔,工資標準依據工作強度不同而略有高低區分,但最多的也就2000元出頭。他們的家中或多或少也存在著一些困難,家中有80多歲的老人、孩子正在上中學、家庭生活較為拮據等等。一天工作結束后,也來不及拍打身上的灰塵,就急匆匆地騎著電動車趕回家,給老人和孩子做飯。他們幾人當中,有的在做保潔工作的同時,還兼著其他的工作。如蘇慧琴還負責辦公樓西門值班,劉永林還負責校園夜間執勤,秦玉霞還負責送報紙,孔杭青還負責會議服務,李春躍還負責辦公樓北門值班,等等。
“能在烏海市唯一一所高校做保潔工作感到很榮幸,這里的老師都很和藹,學生很可愛,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苦點累點沒什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師生們創造一個干凈的工作、學習環境,也是為烏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烏海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做貢獻嘛。”秦玉霞幾人在談到工作感受時說。
學院教師有寒暑假,可這些辦公樓保潔員工沒有寒暑假,他們只是在國家法定節假日能夠休息,每周五天半的工作,從來不會遲到早退。學院辦公樓現在還有護理和學前教育兩個專業的實訓授課教室,除了教師以外,每天至少還有1000多名學生進出辦公樓,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保潔工作難度。有時候,他們為了第二天的工作效率更快,經常是晚上吃完飯后又騎電動車來到學院做保潔。在辦公樓上班的教師經常會遇到這幾位保潔人員,雖然對他們的名字不熟悉,但都對她們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黨政辦公室主任倪秀芝說:“這幾位保潔員工對工作很認真,樓道里從未見過一點紙屑和一個煙頭,垃圾桶從未見滿過,大廳和樓道的花也澆的很好……見到他們剛剛拖完的地面,我們都是繞開走,校園環境衛生需要大家一起保持呀”。
“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共有后勤物業服務員工65人,有的已經干了七八年之久,辦公樓的保潔小組員工基本都是2014年前后來到學院,一干也三年多了,他們踏實肯干、認真負責,早已把自己當成了學院的一員,經常加班加點的工作,真的是很不容易。”學院后勤保衛處處長劉青云介紹,“針對不同服務崗位,后勤保衛處制定了嚴格的崗位職責規定和考勤制度,每月對各崗位員工都要進行考核,與工資直接掛鉤。同時,我們后勤保衛處也在想辦法從生活和工作上切實關心他們,讓他們在學院干的踏實、干的舒心。”
利用歇息、喝水的間隙簡單聊兩句,是他們工作中最大的放松。“在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做保潔很幸福,學院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很照顧,千萬別宣傳我們,沒什么好宣傳的,我們文化程度也不高,掙著學院的工資就得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嘛。”在采訪中,他們說的這句話深深地感動了記者。
在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像辦公樓保潔小組這樣的物業服務員工還有很多,在實訓樓、教學樓、公寓樓等各樓宇,在綠化、維修、治安等各工作崗位上,后勤物業服務員工兢兢業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貢獻,贏得了全院師生的贊揚。(陳 宇)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