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日報】塑造陽光心態引領健康人生
【烏海日報2012年8月27日】五年來,烏海學院堅持每年舉辦一屆班級心理委員培訓;堅持每年組織一次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動;堅持每年舉辦一屆學生心理劇大賽;堅持每年舉辦一場學生心理衛生知識講座;堅持每年組織一屆心理電影展映,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社會培養了近萬名身心健康的“陽光型”高級應用技術人才。
五年來,烏海學院心理咨詢室共接待學生來訪200多人次,針對新生適應期、考試增壓期、就業浮躁期及時進行心理評估,制定心理危機干預方案,有效地預防了多起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2008年,在自治區人才培養水平評估中,烏海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專家們的高度評價,2009年烏海學院被自治區教育廳評為“全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學院心理健康輔導教師王水仙副教授2009年、2012年兩次榮獲“全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她撰寫的論文《高職大學生失戀心理危機調查及干預機制研究》和《走出自卑,舒展自我》連續榮獲2011、2012全區普通高校學生工作優秀論文評審二等獎。這些扎實有效的工作為烏海學院的文化提升、校園和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構建心理教育網絡 讓陽光永駐心間
烏海學院建校初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新時期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就被提上了院領導的議事日程。由學院黨委牽頭、學院統一安排布署,經過充分的醞釀和準備工作,2007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批準成立。《烏海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意見》《烏海學院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實施方案》兩個文件隨后出臺。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生教育工作計劃中的重要部分,那時起就已經納入學生工作的專項考核體系之中,并構建起 “學院心理教育領導小組—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心理輔導站—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五級心理教育工作網絡。此后,學院又成立了以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為宗旨的大學生心理協會,共同有效地預防了多起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及時排除了心理危機和潛在隱患。
根據工作需要,烏海學院及時調整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領導小組,成員有學院領導、學工處、團委,保衛部門負責人和各系學生工作負責人組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提供了堅強保障。學院黨委每年都專題研究學生管理和心理教育工作,并定期聽取匯報,特別是今年學院又加大投入,新增了心理沙盤室、心理宣泄室、團體輔導室等心理咨詢、診斷用房及設備,并配備了相應的軟件系統。軟、硬件設備的加強在幫助學生解決其心理困惑、促進其成長方面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注重從“心”溝通 促進學生成人成才
有調查顯示,許多大學生對大學環境不適應,無法承受戀愛的情感危機、就業壓力和自我定位出現迷惑等等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了高校學生工作不容忽視的問題。
對此,烏海學院調動各方面力量,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大學生心理劇大賽、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心理座談會、心理書簽制作大賽等。學生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針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特殊性和隱私性較強的教育活動,學院強調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心與心的交流,因人而異地幫助那些需要心理撫慰的大學生,給他們創造一個宣泄、交流以及正確面對和處理各種問題的平臺。烏海學院通過多渠道心理教育模式的建立,加強院與系之間的溝通、系與系之間的協調、系與班主任之間的配合,把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針對許多學生存在人際關系能否恰當處理和如何正確對待戀愛的心理問題,除科學教育和個體心理疏導外,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們認真策劃、精心組織,開展有獎問答、觀看心理電影、排練心理劇、聆聽心理講座等一系列寓教于樂的活動,活動內容緊貼大學生校園生活,針對性強,起到了良好的減壓和疏導作用,得到大學生的普遍歡迎和好評。目前,活躍于烏海及周邊地區各企事業單位的烏海學院的歷屆畢業生,因有較好的適應和溝通能力,加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對口的專業,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和好評。
在烏海學院,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也已初步建立,心理健康文化環境不斷優化,樂觀向上、團結友愛、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日益濃厚。(張佳文)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