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星|烏海職業技術學院有一位“大齡”追夢學生
“兒子,高二上學期數學教輔書你放到哪里去了?”
“好像是在書柜的第三層?!?/span>
“好的,我找找看”...........
在2017年高考前夕,烏海職業技術學院2017級采煤3班李建平家中一直出現諸如此類的對話,李建平父子倆時常互相討論學習的重難點,生怕錯過重要的知識點。
“看到兒子這么努力,我不敢懈怠,雖然自己年齡大了,但務必要一起圓大學夢才好啊?!崩罱ㄆ皆诓稍L中面帶笑容地說。
這只是李建平父子日常學習的一個小片段。而正是他們從一而終的努力,讓這對父子都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在2016年,李建平看著每天為高考辛苦打拼的兒子,實在想不到能為他做些什么,于是一個“陪著兒子一起考大學”的念頭就這樣誕生了。由于要與兒子一同高考,46歲的李建平,這個多年以后又“半路出家”的大齡考生,要重新拾起高中文化課知識,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我當年高中畢業時被華中醫師學院錄取,因家庭條件不允許,我就沒有去上學,但是我從未放棄過學習,從未放棄我的大學夢?!弊鳛橐幻ぷ鞫嗄甑摹按簖g”考生的他,剛開始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復習的重點是什么。直到兒子開始給他一些哪里要重點復習、哪里要背誦,他才漸漸有了一個方向。父子倆一起去買高考資料,你看完我看,這樣的備考日子不再孤單。
就在他以為一切得以順利進行之際,兩個現實的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明顯不足;因為在神華蒙西煤化股份有限公司棋盤井煤礦東區項目部任黨政辦副主任,日常工作很忙,復習時間不夠充裕。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李建平決定一方面將自己工作之余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另一方面在日常鍛煉時刻進行背誦,晚上經常學習到深夜。就在這樣一天天的積累后,李建平的考前復習越來越有方向動力。兒子看著李建平每天比他還努力,也不好意思落后。身教大于言教,兒子不負眾望,如愿以償高分考入了東北農業大學,而李建平也參加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單獨招生被煤礦開采專業錄取,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我時刻銘記著自己作為一名學生、一名職工、一位父親所應承擔的責任,我覺得只有勇于承擔、不放棄,人還是要有夢想的,你為之而努力,就一定會實現?!崩罱ㄆ皆诓稍L中感慨道。
幸運總是會降臨到有準備的人身上,李建平不但被烏海職業技術學院錄取了,還成為了一名班長,管理著班級這個小集體,與同學們一起共同進步。每周日坐在干凈寬敞的教室里,聽專業老師講關于煤炭的“故事”,聽數學老師講函數的連續性,聽英語老師講外國人的問候,聽機械老師講螺絲釘的制造,聽政治老師講黨的十九大精神……看著數學老師的瀟灑,英語老師的含蓄,機械老師的淵博……李建平知道該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對在職人員的學習采用周末集中上課的教學形式。作為一名在職大學生的李建平說:“每周六日都是在學校中度過,從早學到晚,生怕落后。在每天的工作之余還有很多課程作業,英語課文的翻譯,有時候生詞多,一個段落就需要一個晚上才能弄明白。但是我總是堅持上課坐在前排,從未遲到、早退、請假。之前覺得考大學難,現在覺得讀大學更難了,因為不僅要把老師講授的內容完全消化,還要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這就要求我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自己的夢想?!?/span>
去東北送兒子上大學途中,兒子對他說,“我的爸爸是個積極上進的老爸,是我學習的榜樣。”這也許就是兒子對他最大的褒獎。
李建平從“半路出家”到“修成正果”,跨越了無數的艱辛。這條路上,同時也撒滿了他的努力和汗水,正好印證了那句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文稿/宋芮 審核/陳宇)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