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1個日夜,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在建設自治區示范性高職院校上下足功夫
四年兩個月,1521個日夜。這是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建設自治區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的奮斗歷程,是學院發展壯大的過程,是每一位師生難以忘懷的美好時光。
2013年10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印發《關于2013年度自治區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的通知》(內教高函〔2013〕65號),烏海職業技術學院被確定為自治區首批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現在還依然清晰地記得當初立項時全體師生的歡呼與興奮。在建設期內,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全體師生齊心協力、奮勇拼搏,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自己的輝煌,扎實地走好了每一步。學院通過烏海市政府配套專項撥款、行業企業投入及自籌資金,投入7676.02萬元,對辦學體制機制創新及校企合作制度、應用化工技術等六個重點專業及專業群、教學管理制度、共享型專業教學平臺、社會服務能力等10個項目進行了全面建設,并全部如期完成了既定任務,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是辦學體制機制創新及校企合作制度建設卓有成效。學院牽頭成立了烏海市職業教育集團,建立健全了校企合作機制,推進共享型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效果明顯。學院推行全員化目標管理,極大地促進了內部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切實提高了教職工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和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
二是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建設卓有成效。學院堅持“政校企合作,課崗證融通、教學做一體”的辦學育人模式,六個重點專業形成了“校企共育、教訓融合” “課崗融通、技能遞進” “一主線兩階段三方向”等各具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學院將職業崗位能力與職業資格證書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優質核心課程64門,建設院級重點課程22門,教師主編或參編教材75部,自治區級科研課題立項60項,發表論文617篇。學生在畢業時“雙證書”獲取率達到97.23%。
三是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卓有成效。學院制定修訂了65項教學管理制度,出臺了《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與運行實施方案》,建立了校內四級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引入了麥可思第三方評價機構,實施學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項目,有效保障了教學運行和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四是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及平臺建設卓有成效。學院投入584萬元建設數字化校園,建成了內容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制定了《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實施細則(試行)》等制度,推行“1+N”信息化教學方法應用新模式,并被教育部作為典型案例收錄。教師獲得國家微課大賽8個獎項,自治區信息化和微課大賽12個獎項。
五是師資隊伍建設卓有成效。學院有18名教師成長為專業團隊帶頭人,引進行業企業專業帶頭人18人,在重點建設專業實現了“雙帶頭人”。培養骨干教師51人,先后選派90名教師進行技能培訓,安排教師下企業鍛煉924人次,重點建設專業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91.77%。先后有8名教師分別獲評自治區級教學名師和教壇新秀,立項建設4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
六是教學基礎設施及實訓條件建設卓有成效。新建實訓室55個,擴建實訓室8個,建成有真實生產環境的校內實訓室63個,建成教學做一體化教室66個,新增校外實訓基地46個,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121個。開工建設烏海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暨學院實訓校區,投入資金9900萬元,已建成建筑實訓館、工業展覽館、綜合服務樓等。
七是社會服務能力建設卓有成效。學院先后與江蘇財經職業學院、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等13所區內外高職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借助呼包銀榆經濟區職業院校聯盟平臺,與經濟區內36所中高職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累計培訓各級各類人才44890人次,開展技能鑒定5776人次,對口支援中職學校聯合培養學生1692人。完成校企合作科研項目35項,校企合作開發教材66部,開展技術服務50項。
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在自治區示范校建設中雖然取得了一些顯著成效,但拼搏奮斗的腳步不會停止,當前學院已把全部力量凝聚到黨的十九大對職業教育提出的任務和要求上來,加強內涵建設,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縱深發展,決心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陳宇)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