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中國夢 加強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明確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形象的表達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昭示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中國夢一經提出,便引起了廣泛共鳴,成為我們各項工作的動人旗幟。
一、中國夢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奮斗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使我們在回憶思考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精神動力從哪里來的同時,高度重視今天社會精神層面上存在的突出問題。中國夢是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精神動力,是對當前社會道德積弊的矯正。
“見義勇為”、“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近幾年,“有人摔倒在街頭你扶不扶”卻成了人們需要思考的一件事。名為《扶不扶》的春晚小品,勾描世相,意味深長?!胺隼先朔幢挥灐庇勺畛醯男侣勈录兂闪艘粋€略顯沉重的社會命題,反映了道德重建的普遍焦慮。
教書育人是教育事業的神圣使命,但多年來,應試教育壓倒一切,素質教育成為紙上談兵。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生源素質下降,教學質量縮水,大學生缺乏合理的人生規劃,去圖書館的人越來越少,在寢室睡懶覺、玩網游的人越來越多;不參加社會實踐,不關注時政,缺乏基本的社會實踐能力,家長耗費高額學費培養的家庭支柱,一畢業即失業,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理想信念模糊成為當前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比較主要的問題。一些大學生思想消極頹廢,心靈空虛,不思進取。少數大學生的思想中,已經滋生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已主義的稗草,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機。而這種情況在高職學生中尤為嚴重。
針對當前我國社會存在的道德問題的原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失、精神迷失。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是要重新喚起廣大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達到崇高境界的激情,對時下道德積弊進行矯治。筆者認為:中國夢奮斗目標的提出,對于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高職院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
1.高職院校對理想信念教育重視不夠
當前,一些高職院校的領導和老師沒有從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高度認識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認為高職教育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只要學生掌握了必須的職業能力,能順利就業就行了,致使理想信念教育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處境。
2.高職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和學生思想實際脫節
現在的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社會地位、生活環境、學習條件、思想價值觀和心理素質方面都呈現出新的特點。在思想觀念上,當代高職大學生呈現出諸多矛盾性特征。他們渴望祖國富強,憧憬自由、幸福,向往和平、發展,卻又害怕社會競爭,逃避自身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對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有抵觸厭倦情緒。反應在價值觀上則表現為人生理想趨向現實,價值標準注重實效,人生幸福追求實在,擇業觀念偏重實惠。而當前高職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沒有充分認識中國夢的深刻內涵,教育方法陳舊,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夠。
三、堅守中國夢,加強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1.堅守中國夢,加強對學生的歷史主義教育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精神動力,無數的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拋頭顱,灑熱血,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而現在的高職學生對歷史知識知之甚少,歷史知識匱乏,不利于對他們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歷史教學承擔著讓學生了解中外歷史知識的重大責任,對學生形成基本的歷史觀和世界觀有著重要影響,同時反映了國家對歷史發展過程和重大歷史問題的基本觀點與基本態度,其意義超出了歷史教育本身而與現實有著直接關系。“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高職院校要重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學,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以探索問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發表各自對問題的看法,使學生不知不覺之中投入到學習的殿堂中來。通過課堂討論、專題講座、專題演講、辯論等方法,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反應能力,增強大學生思維方法的掌握和思維能力。
要教會學生運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典理論來分析、解釋種種現實問題,既不丟“老祖宗”,又能不斷推陳出新。通過對近代現代歷史中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深入了解,進一步樹立歷史唯物史觀,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將中國夢與世界夢相聯系
中國夢用最簡潔的文字、最生動的意象、最凝練的思想,向世界宣告了一個飽經憂患的民族對未來的向往。中國夢與非洲夢、亞洲夢、世界夢是息息相通的。經濟全球化空前拉近了國與國的距離,互聯網則進一步拉平了這個世界,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高職學生沒有關注世界、關注時事的習慣,認為是否關心時事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無關,對世界時事缺乏深刻的思考,沒有個人獨立的意識和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教育引導高職學生關注世界、關心時事很重要,大學生即將踏上社會,只有了解世情、國情,才可能把握時代脈搏,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
少年強則國家強,大學生群體的思想關乎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要引導高職學生多關心世界時事,從而培養更多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洞察力,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
3.以中國夢為統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用中國夢引領校園文化,主要是將中國夢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校園育人環境,凝聚全校師生的智慧和力量,努力讓校園里的所有學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以良好的育人環境,潛移默化中國夢的深刻內涵和影響,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真正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夢的認知、增進對中國夢的認同感。充分發揮大學生群體中堅力量與骨干隊伍的榜樣示范作用,重視培育選樹學生先進典型,激勵廣大學生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形成為實現中國夢團結奮進的正能量。
以中國夢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要把中國夢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引導廣大學生把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滿腔熱情轉化為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要把中國夢融入校園生活之中,注重思想觀念的引領,注重行為規范的約束,注重日常生活的養成;要把中國夢融入榜樣教育中,通過培育選樹先進典型,感召廣大學生在實現夢想的征程中成長成才、建功立業;為學生搭建筑夢、圓夢的舞臺,為學生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的環境,全面推動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
(學院黨委委員、學生工作處處長 武俊麗)
用戶登錄